九份夜間導覽:了解九份金礦的歷史與文化

今年趁著清明連假去九份老街待了兩天一夜,這是我第一次住在九份老街,之前到這裡頂多吃吃芋圓、逛個戲院,隨便晃個 1-2 個小時就回家了。

這次因為晚上住在老街的關係,意外在 google 上發現了 金礦博物館 的 “九份老街夜間導覽” 活動。因為評價很不錯,當下就決定報名參加了,參加完後覺得這次遊程很適合寫成一篇心得,於是這篇文章就誕生了~ XD  

*註: 本文只是心得, 未經過嚴謹考究。

集合

晚上 19:50 到集合點的時候有一位導覽員還有約 14-15 名的參加者,有爸媽小朋友,也有 20-30 歲左右的年輕人。等導覽員確認完人數、收完錢後,導覽就正式開始了。

夜間導覽開始,sources: 自行拍攝

整個導覽以 「九份金礦」為主題進行講解,以定點散步的形式帶大家了解九份當地的歷史文化,我個人覺得導覽員非常專業,把故事講得很好。 把九份當地的歷史講得淺顯易懂,連小朋友也聽得很開心,導覽員問問題的時候小朋友都很踴躍回答,讓身為成年人的我在旁邊聽了也覺得很有趣。

九份金礦的歷史

說到九份就會想到金礦,但我自己之前一直以為九份跟金瓜石算是同一個礦產區,直到聽了導覽才知道原來 金瓜石 那邊是以企業開採為主,而 九份 則是以分租的散戶礦工為主。

簡單來說,是企業向官方租下了九份地區的開採權,然後在分包給下面的租戶,接著租戶在分包給下面的個體戶礦工。有點像以前清朝開墾田地分為大租戶、小租戶的概念,只是這裡是在日本時期,而田地變成了金礦脈。

導覽員從台灣荷西時期開始講起,接著講到九份金礦其實是清領時期劉銘傳建設 基隆到台北段 鐵路時,挖鐵路的工人在基隆河邊洗滌食器時發現的。當時它們在河中發現了少許金沙,進而循溪溯源找到了九份金礦脈。

從找到九份金礦開始,人們便逐漸往九份地區聚集挖礦,進而形成了一個聚落,這也是九份後來成為繁榮市鎮的起源。

導覽介紹九份金礦礦坑,sources: 自行拍攝

九份金礦 與 挖礦人文化

除了講述九份金礦的發展脈絡外,導覽中也有講到 挖礦 和 九份聚落文化 之間的關係。這裡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礦脈不一樣,造就的文化也會不同。

像是在新北猴硐、菁桐那一帶是以煤礦為主,煤礦本身的價值比金礦低,因此 煤礦礦工和 金礦礦工 比起來就比較少有出礦坑被搜身、一夜致富這種事情。

另一方面,因為煤礦礦坑地質通常較脆弱,礦工工作的危險性較高,因此煤礦礦工的薪水大多比金礦礦工高。但在九份的金礦礦工因為屬於分租散戶,假如挖到金礦的話,可以和上面的礦主一起分成,因為黃金的價值高,因此在九份 「短期致富」 的情況時有耳聞。

但 煤礦 和 金礦礦工 的宿命在某方面卻十分相似,那就是男性常因為職業傷害早逝。煤礦礦工多是因為礦坑危險易爆炸崩塌、長期吸入粉塵導致的慢性病等;而金礦礦工則容易受煉製純金過程產生的化學傷害影響。

因為 「男性多早逝」、「短期致富」的現象, 使得九份礦工聚落形成了一種 及時行樂、注重運氣 的風氣。因為壽命不長,因此手上有錢就趕快花掉。而要挖到金礦通常得靠運氣,因此當地算命、蓋廟拜神的風俗也很興盛。

聽完整個導覽後,真的覺得自己對 九份 這個地方又更加了解了。這 2 個多小時的導覽,讓人彷彿真的回到過去走了一回,很值得。

後記

上面記述的只是我自己記得的,整個導覽還有介紹 九份地名的由來、當地建築特色、飲食文化、帶大家看礦坑遺跡、實際示範如何從沙子裡找到金沙、九份過去的交通演變等,真的介紹了很多很多,讓我覺得收穫滿滿。

介紹九份礦工在礦坑內的照明設備,sources: 自行拍攝
介紹如何將金礦石碾碎成礦沙,sources: 自行拍攝
介紹如何從礦砂中篩出金沙,sources: 自行拍攝

感謝這次導覽讓我更認識台灣這塊土地,也讓我知道九份不是只有芋圓、阿妹茶樓和美麗夜景,而是 一群曾經想發家致富的貧苦人 嚮往翻身的黃金鄉。

P.S. 聽完後很希望這個導覽能有 英文、日文或韓文版, 九份的國際觀光客真的很多,這個導覽質量真的很高,相信有外語版的話一定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台灣迷人的在地文化。

 


>>因為覺得很值得推薦,就偷偷把資訊放在這邊了。 

九份金礦博物館 – 夜間導覽資訊 

  • 費用: TWD400/人 
  • 導覽時間: 19:50 – 22:30 (約 2 – 2.5 小時)
  • 導覽範圍: 就在九份老街周邊,不會走太遠。
  • 報名資訊: 
  • 主辦單位: 九份金礦博物館 (在九份老街內的私人博物館, 非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

 

延伸閱讀

《悲情城市》心得:關於白色恐佈的那些事

消失的溫泉小鎮:草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的原因與歷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