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狼心得】為何在人群中仍感到孤獨? 赫曼·赫塞的顛峰之作

《荒野之狼》,又譯為《荒原狼》,是一部創作於 1920 年代的小說。作者赫曼.赫塞憑著這部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至今,這本書已經成為了文學名著,是描述 “現代孤獨” 現象的經典作品。

《荒野之狼》到底在講些什麼呢?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它是赫塞的巔峰之作呢?

本文將簡單介紹《荒野之狼》這本書,透過解析書中的人物及故事,探討現代社會中人類普遍的孤獨感究竟從何而來,解方又在哪裡。

為什麼赫塞要寫荒野之狼》? 

赫塞是德國人,他寫這部書時正處於人生最不好的階段。當時納粹靠著激進的立場和成功的經濟政策獲得許多德國人的支持,德國國內支持開戰的聲浪也越來越大。這導致國內有很多人不諒解赫塞 “維持和平” 的主張。

另一方面,赫塞的婚姻此時也陷入了瓶頸,在環境和纖細神經的雙重影響下,赫塞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也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寫出了《荒野之狼》,而書中主角哈里 Harry,隱射的正是赫塞自己。

1926 年的赫塞
1926 年的赫塞,sources: wikipedia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荒原狼

我確實就像我自稱的那樣是只荒原狼,

誤入到它不能理解的陌生世界,

它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自己的空氣和食物

荒野之狼

為什麼人會覺得孤獨? 

這種孤獨感具體來說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時常會覺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荒野之狼》的主角哈里, 正是一個深陷上述困境的人。赫塞在書中描述了荒原狼的困境、為什麼自己會成為荒原狼的原因,以及他苦苦尋找的解決之路究竟何在。

故事情節虛實不分,劇情跳躍,不太容易掌握,但同時又深具魅力。因為赫塞靠著高超的筆法, 把荒原狼所為何物、孤獨感,及自身與社會的隔閡描寫得句句到位, 深入人心。

這本書讓身陷孤獨的人更了解自己,並維繫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究竟孤獨所謂何物? 為什麼人們會成為荒原狼?

《荒野之狼》最厲害的地方, 就是將 “孤獨的感受” 描寫得具體寫實…

他雖擁有許多喜歡他的朋友,但卻發現沒有人能真正地接近他,他和其他人毫無任何親近感,沒有人願意並可以和他一起生活。包圍他的是孤獨的空氣和寧靜的氣氛, 周圍的一切都從他的身邊溜走, 他沒有能力建立各種關係, 意志和渴望都不能幫助他克服這種無能。"

《荒野之狼》

另一方面, 赫塞也深入地去探討 “孤獨感” 的成因

“荒原狼毀於我行我素 …., 他越來越隨心所欲, 沒有人能給他發號施令, 他不用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他的一言一行都由他自己自由決定。…。

哈里得到了他的自由, 但是他發現他的自由就是他的死亡, 他現在很孤獨, 外界誰也不來打擾他, 這使他覺得非常可怕, 各式人等都和他毫不相干, 連他自己也和自己沒有關係, 他在越來越稀薄的與人無關的孤獨地空氣中慢慢窒息而死。"

《荒野之狼》

荒原狼毀於我行我素,毀於過度追求「自我」而導致的孤獨。

如何走出孤獨?什麼是做自己?

既然已知孤獨是過度追求自我的結果, 要走出孤獨, 就勢必得對 “自我” 是什麼做一番探討。

「自我」到底是什麼呢?

 當一個人 “覺得自己應該要是怎樣的人”、 “覺得做哪件事是對的”時,就是一種對自己的定型,對自身生活方式的評判。

這樣的評判累積下來, 就成為了定義「我是誰」的方式。人們根據這些評判和想法,去歸納、創造了「自我」。

對內的評判構成了自我,過度追求「自我」便產生了孤獨。

所以在赫塞的處方籤裡,唯有拋棄自我,拋棄對外在事物的評價感受,笑看一切,才是脫離孤獨的唯一辦法。

一旦人們不再嚴肅的對待自己,一切更高級的幽默就開始了。

《荒野之狼》

每個人真的只有一個自我嗎? 一個人的多重性

nijwam-swargiary-34Tzc5f1qbA-unsplash
sources: unsplash

在書裡,赫塞不斷提到「一個人的多重性」。簡單來說,他認為「固定的自我」是不存在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太多的面向,數不清的性格和數不清的人格面孔,硬要從這當中去定義出一個完整的人格是荒謬的。

從表面看,所有的人似乎都具有一種天生的、必然的需要,把自我想像成一個整體。這種狂熱盡管會承受非常巨大的衝擊而動搖,但她每次都能復原如舊。…。

如果那些才智超群、感情細膩的人朦朧地意識到自己是多重性格,如果他們如同每個天才那樣擺脫單一性格的幻覺,感覺到自己是有許多個自我組成,那麼只要他們把這種意識和感覺告訴人們,多數派就會把他們囚禁起來,他們會求助於科學,把他們確診為患有精神分裂症,不讓人們從這些不幸者的口中聽到真理的呼喊。

《荒野之狼》

抱持著上述觀點,在書的結尾,哈里進入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魔劇院。

在魔劇院裡,哈里見到了年少戀愛時的哈里、渴望無秩序社會的哈里、身為荒原狼的哈里,無數個哈里一一出現在他的眼前。

就像我們從出生至今,有無數個由想法、經驗、互動所構成的人格一樣。 

透過和無數個自我相處,哈里也越來越清楚「去尋找一個特定的自我是徒勞無功的」。

而當哈里在魔劇院看著代表「自我」的小鏡子時,正是他試圖放棄去定義一個完整自我的時刻:

我直勾勾地瞧著小鏡子,瞧著手中的小鏡子。

鏡子裡,哈里狼在顫抖著、抽蓄著。有一會兒,我內心深處也抽蓄了一下,輕輕地,然後痛苦地,像回憶,像鄉思,像悔恨。然後一種新的感覺取代了壓抑感。

這種感覺類似人們利用可卡因麻醉的口腔中拔出一顆牙時的感覺;人們既感到輕鬆,深深吸了一口氣,同時又感到驚訝,怎麼一點也不疼阿。

同時,我感到興高采烈,很想笑,我終於忍耐不住,解脫似地大笑了起來。

《荒野之狼》

原本以為放棄自我會很痛苦,沒想到竟讓人倍感輕鬆。解脫似的哈里倒臥在地上瘋狂大笑,正說明了哈里已經正式從「自我」的牢籠中解放了。

《荒野之狼》心得.讀後感

我一直覺得假如一部作品裡的故事或概念對自己有益,那就是一部好作品。《荒野之狼》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作品,因為它確實寫出了我人生中的某個階段。

因為曾經經歷過,所以我相信這世上應該仍有很多人仍深陷於 “孤獨” 的困境,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你感到孤獨,不如翻翻這本書吧。

因為赫塞能理解你的孤獨與無助,他會透過他的文字告訴你:「你並不孤單。」

書訊

Hermann Hesse,《荒野之狼》,遠流,2016 年

博客來>>  TAAZE(二手書)>>   Kobo (電子書)>>


延伸閱讀

【毛姆作品讀後感】人生該追尋什麼?什麼叫有意義的人生?

【西線無戰事心得】Netflix 電影為何比不上原著?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了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的人生故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