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Netflix《強檔官司:強尼·戴普訴安柏·赫德案》:公平,但不公正

2023年8月,Netflix上線紀錄片《強檔官司:強尼·戴普訴安柏·赫德案》(Depp V Heard)。這部由Empress Films 和Bitachon 360 聯合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新審視了2022 年4 月,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訴艾梅柏·希爾德(Amber Heard) 的世紀官司。《強檔官司》上線以來,分數屢創新低,本文將討論該紀錄片的爭議所在。

《強檔官司:強尼·戴普訴安柏·赫德案》在imdb僅5.0分,只及總分一半。至於爛番茄的分數更是慘不忍睹,專家和觀衆評分分別為27%和10%,一般爛片也無法取得如此「佳績」,在評論中可見多數觀衆都對Netflix纂改事實感到十分憤怒。當然,假如採納此片的觀點,這些憤怒都是媒體操縱的結果,而非因獨立思考而來,「因爲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不一定相信正義,但相信自己喜歡的人」。

《強檔官司》對於強尼·戴普訴安柏·赫德案的敘述與我的記憶相當不同,爲此,我重新觀看了主要的法庭錄播,確認了我的記憶並無太大問題後,我傾向認爲《強檔官司》選擇了以另類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
《強檔官司》分為三集:「真相審判」、 「全網關注」和「判決爆紅」,分別從審判開始,擴展至網絡傳播和全球關注。這部紀錄片試圖以觀眾的視角,透過剪輯不同YouTuber的轉播來推進敘事,這或許看起來是種有趣的嘗試,但未遵循紀錄片應有的公正原則。首先,紀錄片未說明為何選擇了這些YouTuber,缺乏清晰標準。其次,它忽略了觀眾真正感興趣的是官司本身,而非YouTuber的評論。最後,它似乎主觀地認為網絡觀眾都是一樣的,忽略了這個官司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好萊塢明星的光環,還在於庭審過程中充滿能思考和挖掘的地方,使每次重看都能獲得新的見解。依我看來,與其說《強檔官司》是在改變事實,倒不如說是在重新組織事實,以滿足製作團隊的個人偏好。

網紅對《強檔官司》的討論

《強檔官司》曾提出一個論點:因爲網路紅人能夠通過熱點事件牟利,導致他們會重新編輯影片,並以嘩衆取寵的方式製作影片。然而,如果YouTuber們會因流量的考慮,而誇大或篡改事實,同時觀眾也沒有思考辨別能力的假設合理,那如何解釋《強檔官司》中引用的YouTuber不少都具有專業法律知識背景,或者邀請了專業人士進行庭審解説?進一步推論,如果Netflix的《強檔官司》也是基於流量來衡量收入,那是否意味著這部紀錄片以及Netflix上所有以流量為衡量標準的紀錄片都存在不良動機,因此不可靠?

若要建立比在網絡上的法律群體更專業、更權威、更有說服力的論述,則應該邀請更知名的法律專家進行解說。令人遺憾的是,這部紀錄片不僅缺乏知名,甚至連一般的專家意見都幾乎沒有,這使得《強檔官司》顯得既可悲又令人遺憾。可悲的地方在於其觀點的深度,甚至不如一般YouTuber隨口説出來的反思。令人遺憾的是,觀眾也許會記得數十小時的法庭直播內容,卻難以回憶這部三小時的精心製作、卻觀點淺薄的紀錄片説了些什麽。

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網紅

《強檔官司》本意實行「平衡報道」,旨在透過闡述雙方立場和觀點以體現「超然中立」。然而,在存在法庭的網絡直播的情況下,這部紀錄片似乎更傾向於批評社交媒體的炒作,而不是評論案件本身。這點令人感到困惑,因為既然未能證明法庭判決有誤,也沒有證據顯示陪審團受到外界的影響,那麼這部紀錄片所試圖批評的媒體亂象究竟出在哪裡呢?
諷刺的是,隨著強尼·戴普訴安柏·赫德案結束,這個話題的熱度迅速下降。因此,之後網紅們製作案件的「發掘」和「反轉」等影片只在少數娛樂愛好者之間流傳——直到《強檔官司》將它們在Netflix,這個世界一流的流媒體上播放。儘管《強檔官司》批評網紅們不斷煽動觀眾情緒,但自身卻成為他們最強而有力的傳播工具。

《強檔官司》存在的問題在於它有一個預設:即網絡媒體無法公平審視雙方觀點——這確是事實。然而,《強檔官司》的補救方法並非考證雙方論述,而是試圖補充支持艾梅柏·希爾德方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可能已經被反駁。此外,它也預設網絡媒體只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試圖批評媒體煽風點火。但卻忽略了許多優質網絡媒體的存在,同時也誤判了Depp V Heard這場官司引起了數以億計的瀏覽量,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跨越了不同階層、文化、年齡和性別,絕對不僅僅是簡單的「網絡媒體引導輿論」所能解釋的。

《強檔官司》的論述方式就像路上走過一隻貓,一人說是黑貓,一人說是白貓,而《強檔官司》為了彰顯中立,未經核實基本事實,得出了這是一隻熊貓的結論。更離奇的是,《強檔官司》在這個結論上進一步批評了網絡上的互相攻擊,宣稱都是由媒體煽動引起的。然而,庭審都有直播,所以貓是黑還是白,觀眾心中有數。正如該片所言:「法庭審判無法揭示真相」,但作為一部紀錄片,不能以偏見看待所有其他觀點,將他人的觀點一概視為盲目和主觀。

延伸閲讀:強尼·戴普訴安柏·赫德案,當代女性主義的啟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