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第3、4季心得:守護王冠,身不由己

《王冠》第三、四季時間橫跨1964到1990年,中年的伊莉莎白二世由 Olivia Colman 飾演,其他配角也隨著年紀跟著大換血。這兩季主旨依然緊扣著「王權」與「責任」,步入中年的女王已經對這份「工作」非常熟悉了,不像一開始會在義務和情感之間猶豫不決,變得事事都以王權為優先。

隨著《王冠》時間線的推進,女王和菲利浦親王步入中年,四個孩子長大,其他家族成員也面臨各自問題。

暗黑童話—查爾斯與黛安娜

《王冠》第三季的查爾斯到了適婚年齡,身為王儲,選擇適合的結婚對象對維持王權和家庭都非常重要。查爾斯開始和不同女孩約會,先在馬球場上遇見卡蜜拉,因為家人認為她不符合皇室標準而分手,後來才和黛安娜開始約會。

查爾斯身為王儲,父母對他比較嚴格,幼年時女王剛即位,對公務不熟悉,忙碌之餘並沒有多花時間陪伴他。第四季之前的劇情讓我很同情查爾斯,從小就缺乏來自父母的愛,像祖父又像父親的蒙巴頓伯爵遭愛爾蘭共和軍刺殺後,他更是失去一個可以依賴的對象。

第四季最重要的看點就是查爾斯和黛安娜從相識到結婚的過程,看了真的很火大。即使雙方都已婚,他還是不斷和卡蜜拉聯絡,選擇住在距離卡蜜拉車程 15 分鐘遠的海格洛夫莊園 (Highgrove House)。

黛安娜家世背景、行為舉止符合皇室要求,也完美通過巴摩拉城堡測試,是作為王妃的理想人選。她就像掉入陷阱的獵物,變成體制中的一環,為了整個體制能夠繼續順利運作,她成為最大的犧牲者。

結婚前就發現兩人性格、興趣都不合,彼此都不太了解。《王冠》中黛安娜罹患暴食症,狂吃又催吐的情節讓人心疼,她也不斷試著討好查爾斯,但查爾斯完全不領情,一直跟卡蜜拉和妹妹安妮抱怨。

之前皇室成員都會在情感和責任之間選一邊(溫莎公爵選擇愛情,瑪格麗特公主選擇責任),但查爾斯兩個都要,想當國王也想要愛情,結果就是讓他和黛安娜的婚姻快速的崩塌。

性格迥異的兩位首相—威爾遜與柴契爾

《王冠》第三季工黨的威爾遜 (Harold Wilson) 擔任首相,帶來新氣象,不過一開始有蘇聯間諜和反君主派的傳聞,讓女王很擔心。後來證明威爾遜既不是間諜,也支持君主制,任期內和女王相處愉快,遇到政變危機時女王也幫了他一把。中間雖短暫下野,但後來又重回首相位置,最後因為罹患阿茲海默症辭職。辭職後,女王和親王到唐寧街10號參加晚宴,對威爾遜表達謝意與敬意,在此之前只有邱吉爾辭職時有這麼做。

第四季則是發生在柴契爾夫人 (Maragaret Thatcher) 的任期內,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女王表示照慣例她會猜首相的內閣小組,幾乎全部猜對,兩人似乎很合拍。

但接下來她們開始在某些事情的看法上有分歧,最嚴重的衝突就是 S4E8 提到對南非的制裁。女王希望柴契爾能和其他大英國協成員國一起譴責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並實施經濟制裁,畢竟英國是大英國協的頭,而她也承諾要保護家人—包括家族和大英國協;柴契爾表示希望以英國國民為優先,如果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英國經濟也會受損,兩國每年都有大約 30 億英鎊的經濟往來。

雖然最後依舊有簽署聲明,女王還是很不開心,讓新聞秘書洩漏女王對首相不滿的消息,後來又一直否認。但最後柴契爾失勢下台,女王頒發功績勳章(除君主外只有 24 個人擁有),對她所做出的貢獻致上最高的敬意。

雖然《王冠》中女王和柴契爾不合,但是現實並沒有如此劍拔弩張,史學家認為《王冠》的情節有所誇大,柴契爾去世後女王和親王也有出席葬禮,不過《The Sunday Times》的報導和消息來源是確有此事

無論如何都要守住君主制

編劇 Peter Morgan 在《王冠》中不斷反覆提到皇室的責任和義務,在現代守護王冠更是不容易。

瑪格麗特公主在 S4E7 發現精神有問題的表姊妹和親戚被關在療養院,但族譜上記載他們已經去世,她才瞭解為了保護這個體制、確保血緣完整性,可以對家人做出如此冷酷的事。

愛德華王子成年,女王表示根據法律,只能有6位成員可以代她履行義務,瑪格麗特公主必須退出核心,讓公主失去生活重心。兩件事讓瑪格瑪格麗特意識到這個家庭女王就是一切,體制就是一切。

S4E10 中菲利浦親王與黛安娜的談話,也再次強調守護王冠、守護君主制的重要,除了女王之外,大家都是局外人,要弄清楚自己的責任。言外之意是認為黛安娜太突出了,加入皇室不是要展現自我,而是謹守本分守護王冠。

看到原本一、二季常常在抱怨、說自己像人偶的菲利浦親王,已經和君主制合為一體,覺得很感概。

隨著時間的改變,要守住傳統越來越不容易,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在 2022 年去世,又再次掀起皇室是否該存續的話題,英國皇室的未來會如何呢?

延伸閱讀

《王冠》第1、2季:義務與個人情感的拉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