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集《王冠》描述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生平,第一、二季時間線從 1947 到 1963 年,伊麗莎白二世由 Claire Foy 飾演,很喜歡她飾演女王所展現出的優雅氣質還有貴族般的氣場。
劇情一開始,當時還是公主的伊麗莎白和菲利浦結婚,兩人過著快樂的新婚生活,但隨著喬治六世駕崩,伊麗莎白即位成為女王,自由的日子也宣告結束。
伊麗莎白代替父親拜訪大英國協,得到父親駕崩的訊息趕回英國,她的奶奶瑪麗太王太后(Queen Mary)寫信給她,告訴她不只要哀悼父親,也要哀悼 Elizabeth Mountbatten。這表示往後做任何決定都無法隨個人意志,要權衡各種利弊下做決定,國家、皇室的職責對往後的伊麗莎白來說,永遠要擺在第一位。
劇中描寫女王和各角色的關係,她既是女兒、姊姊、妻子、母親,但又礙於女王身分讓這幾個角色在個人情感與義務上有許多衝突。
菲利浦親王—既是丈夫,也是臣子
《王冠》第一集中喬治六世特別叮囑菲利浦,要愛護、保護伊麗莎白,她是未來的君主,不僅僅要把她當妻子,也要讓她可以安心履行義務。
She is the job. She is the essence of your duty.
和一般的夫妻一樣,女王和親王之間也有夫妻相處的摩擦,但很不一樣的一點是身分地位的不同。菲利浦既是丈夫,也是臣子,地位永遠會比身為女王的妻子低。不能決定要住哪裡、孩子不能用自己的姓氏,這些都算了,加冕時還要向妻子下跪。
兩人在 1954 年出訪大英國協時,因為密集行程讓菲利浦不斷抱怨,加上身心疲憊,兩人大吵一架,伊麗莎白生氣地向丈夫丟鞋子和球拍,被外面待命的隨行攝影團隊看到,超尷尬。
影集裡也暗示菲利浦疑似有外遇,他每週都會去「週四俱樂部」和其他上流社會的紳士們玩樂,每次出去女王的臉都超臭。後來因為秘書麥可(Michael Parker)的妻子 Eileen 發現丈夫疑似有婚外情,而且在親王身邊工作經常聚少離多,所以提出離婚,為了蒐集證據找到麥可寫的信,讓週四俱樂部的內幕曝光,女王夫妻不和的傳聞開始傳開。
S2E10 裡也提到整骨醫生的派對影中人,瑪格麗特說那個背影很像菲利浦,那段時間他又常常出門不知道幹嘛,加上警察在整骨醫生家發現多張菲利浦的肖像畫,伊麗莎白又再次懷疑菲利浦有外遇。
從劇中一直可以看出菲利浦雖然愛玩又愛抱怨又愛亂說話,但是還是很注重隱私。從週四俱樂部流出的照片很少,秘書出包,即使兩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也謹記自己的義務馬上開除他。
瑪格麗特公主—愛情被皇室義務束縛
童話故事裡的公主最後總是會嫁給王子,有個美好結局,但對瑪格麗特公主來說,在現實世界裡完全沒有這回事。
瑪格麗特公主愛上喬治六世的侍從武官彼得·湯森(Peter Townsend),彼得原本有太太,後來離婚。原本兩人打算結婚,也獲得姊姊伊麗莎白的支持,但因為當時的英國王室不允許皇室成員和離過婚、前伴侶還在世的人結婚,當時的伊麗莎白王太后、內閣和教會得知他們在交往,也極力反對此事。
雖然以姊姊的身分伊麗莎白是支持的,但以君主的身分她無法同意這門婚事,在義務與親情之間,讓伊莉莎白陷入兩難,因為有愛德華八世的前車之鑑,若是同意瑪格麗特以公主身分嫁給彼得·湯森可能會引發憲政危機。伊麗莎白表示若瑪格麗特願意放棄皇室身分當然可以,但這時公主又不希望失去她所擁有的事物,最後彼得出面發表聲明表示和瑪格麗特分手。瑪格麗特非常失落,姊妹兩人間也產生嫌隙。
《王冠》裡描寫不少兩姊妹個性上的差異,喬治六世對兩位女兒說過:
Lilibet is my pride. Margaret is my joy.
姊姊伊麗莎白穩重、有條不紊、有責任感;妹妹瑪格麗特活潑開朗、不受拘束。也因為沒有繼承權的關係,瑪格麗特公主非常地做自己,被大眾說她是「最叛逆的王室成員」。
溫莎公爵
愛德華八世為了和辛普森夫人結婚而退位成為溫莎公爵,喬治六世不情願地即位,後來因為壓力大,長期吸菸導致的肺癌去世,因此溫莎一家人都認為若溫莎公爵不退位,這件事也許不會發生,因此非常討厭他。
但對伊麗莎白來說,他是唯一一位了解怎麼做君主的人,邱吉爾雖然從旁大力支援,但畢竟他只是首相。劇中描繪的他其實還是很渴望家族的認同,希望可以回國服務。
S2E6 這集揭露當年被英國政府隱瞞的「馬爾堡檔案(Marburg Files)」,檔案內容直指溫莎公爵和納粹非常親近,他也曾經和希特勒會面過,納粹原本打算扶植溫莎公爵成為傀儡國王,但失敗了。原本他向女王請求回英國為國家服務,因為檔案曝光,女王駁回他的請求,和納粹有往來等於背叛國家、背叛家人(這集最後有放上公爵夫婦到德國的照片)。
看完《王冠》後我最沒好感的就是溫莎公爵,退位之後又一直冒出來刷存在感,覺得對於因愛情退位這件事有太多的美化。
女王與首相們的互動
女王即位後,和她互動最密切的除了家人以外就是首相。《王冠》1、2 季中女王和 3 位首相共事過,分別是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安東尼·伊登(Anthony Eden)和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
邱吉爾是伊麗莎白的第一位首相,女王當時也不過 25 歲,突然上任,什麼都不懂。劇中有一段演出女王和邱吉爾初次會面的場景,女王請邱吉爾坐下,並問他要不要喝東西。結果邱吉爾表示君主接見首相時,不會問他們要不要喝東西,首相也必須一直站著。
邱吉爾任內悉心輔佐年輕的伊麗莎白,互相尊重,直到邱吉爾辭職。
在伊登任職首相期間,發生蘇伊士運河危機,英國和法國、以色列結盟出兵攻打埃及。女王在事發前接見伊登,詢問伊登出兵蘇伊士運河的事情是否是計劃好的,女王雖然滿臉不悅,但因為君主無法直接干政,所以只能表示支持首相的決定。
事實上攻打埃及這件事只有部分內閣成員知道,伊登沒有告知國會,戰爭造成國際間的輿論撻伐,美國總統艾森豪也大感不滿。伊登最後因為聲望受挫加上健康問題而辭職,由麥克米倫接任新首相。
小結
《王冠》裡面的事件都是歷史上發生過的,一邊看一邊查資料相當有趣。看女王和其他皇室成員間的掙扎,在新時代中守著傳統求生存,被時代洪流推著放下身段做出改變。
雖無實權但對於整個國家、甚至全球有相當的影響力,要平衡內政、維繫外交,又不能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做決定時也要以國家為優先,不能有個人情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