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 《真愛挑日子》(One Day) 的影集版在 Netflix 上架,獲得了不少好評。原本秉持著當娛樂消遣輕鬆看看的心情打開來看,沒想到看完之後有不少感觸。
本文簡單寫下了這些感觸,大家就當作小品看看吧! XD
從 20 歲到 30 歲 的人生圖像:掙扎與妥協
劇集一開始,男、女主角都還是大學生。兩人相識,男主 Dexter 和 女主 Emma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Dexter 是一位放蕩不羈、在校園內叱吒風雲的人物;Emma 則是一位偏保守、正經、愛念書的 Nerd。
兩人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是對未來充滿了期望,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做到很多事,可以盡情地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作為一位觀眾,我總覺得每看一集影集,就像跟著這兩個人又過了一次 20 歲一樣。
去旅行、去嘗試新的職業,去思考自己未來的樣子。
過程中又同時感到徬徨、挫折,最後得過且過。
我想這應該是很多大學畢業、初出社會的人都會有的心境吧。還記得當時聽著經歷過的前輩嘴上說的雲淡風輕,但活在那個當下的人可一點都不覺得這是一件輕鬆的事。
想像中的未來,和實際中正在經歷的未來,不斷地磨合,然後形成了新的未來。
劇集把人們在這段時期經歷的掙扎、徬徨、灰心喪志,到後來重新面對的部分呈現的很好。不管你是像 Emma 這種有計畫並努力實踐的人,還是像 Dexter 這種隨遇而安、習慣逃避現實的人,都會經歷這個人生階段。
嘗試了不同的事,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最後結果跟想像的不一樣。
接著換個跑道,一點一點的向現實妥協,
但同時又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 新的興趣 或是 繼續努力的契機。
到了 30 歲,雖然仍在為未來努力,但 這時的努力 和 對未來的期望,跟 20 出頭的自己比起來,可能更接近現實,也更能接受 "努力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結果"吧。
唯有經歷過,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影集的時間線從主角 20 歲到 30 幾歲,這段期間兩人的經歷非常不同。或許是兩人的個性本就南轅北轍,因此觀眾才能透過影集最大程度地看到不同性格的人所經歷的人生軌跡。
但這些經歷,正是造就他們後來選擇的契機。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人們也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喜歡的是什麼,討厭的又是什麼。
假如你沒有實際去體驗過,又怎麼知道現在的生活正是自己想要的呢?
Dexter 畢業之後成為藝人,透過酒精、藥物和派對來逃避人生。與此同時,媽媽生病,他想到的方式也是透過 酒精 跟 藥物 去逃避痛苦的事情。但後來卻適得其反,不但沒有時間陪伴媽媽,最後還變成了一個連 家人、最好的朋友 都討厭的人。
要是 Dexter 沒有經歷過這些,他之後會因此偏好安穩的生活嗎?
另一方面,Emma 努力想成為一位劇作家,卻發現努力沒得到太多回報。後來轉換跑道去當老師,有一段時間她也選擇放飛自我,開始當別人的情婦。但不正是因為這種覺得自己正在低谷的心境,才會讓 Emma 有想要重新振作的想法嗎?
要是 Emma 沒有這些低潮,她會想要從寫作中重新找到出口嗎?
透過 One Day 的影集,我想我看到的是兩個人經歷的真實人生。有選擇、有快樂、有低潮、有現實,而作者透過呈現這樣寫實的人生,指明了一個的道理。
唯有經歷過,你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回望過去,一切都是一段歷程
故事的最後一段,讓人回味無窮,並讓整個故事昇華到了另一個層次。
每個人死去的那天終將到來,
只是它潛伏在日常中,
無法預期,
平常也根本感受不到。
當身邊最珍視、最親密的人意外過世了,作為還活著的那個人,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呢?
作者的答案是:時間會慢慢讓你變得比較不痛。
Dexter 從行屍走肉到後來能帶著女兒一起回顧最初與 Emma 相識的地方。重新去回憶和 Emma 初識的那時,那天兩人相識而笑,說好只當朋友。
誰能想到最後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
一切都無法預期,但又似命中注定。
回首過往,一切都是一段歷程。
心得
One Day 的故事其實蠻樸實的,而且蠻多影視作品都處理過這類 長年好友 最後成為 戀人的故事。但我認為這次影集版處理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將愛情故事放回現實人生中。
許多戲劇、電影都喜歡把愛情故事抽離出現實世界,講述人們可以為了愛情克服萬難,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事實是,愛情也僅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愛情也跟親情、友情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些表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情感,同時也正被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影響著。而 One Day 的影集忠實的呈現了這些面向。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這部影集和一般愛情片有所不同的原因吧。
原著書訊
David Nicholls, One Day, 2024
amazon(原文kindle)>> 博客來(原文實體)>> TAAZE(中文二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