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主義逐漸抬頭的現代社會,許多創作者透過小說、戲劇、電影的形式來提倡女性平權。2019年,由Céline Sciamma執導的《燃燒女子的畫像》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旨在分析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內涵的女性主義價值,希望讓有興趣的人能用另一種角度來欣賞這部藝術與美感兼俱的一代佳作。
導演 Céline Sciamma 簡介
Céline Sciamma,1978年生於巴黎近郊,原來主修文學,後被法國導演、劇作家暨演員的 Xavier Beauvois 說服後轉往電影界發展,她的出道作《愛上壞女孩》(Water Lilies)就是以她的文學作品為雛型創作的電影。
Céline的作品長期關注性別認同及女性議題,《愛上壞女孩》描述三位少女對自我認同的迷惘及成長過程;2011年發表的《 裝扮遊戲》(Tomboy),則講述一位外表看似男孩的女孩的自我認同發展。
而她於2019年發表的最新作品《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則將她的事業推向另一個高峰,不但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酷兒金棕櫚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劇本獎,也拿到了素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 César Awards 的最佳攝影。
Céline在一次訪問中提到製作這部電影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讓現代的觀眾能注意到過去女性藝術家的存在,這些女性藝術家因身為女性而鮮少見於當時的公眾場合,然而她們不但才華洋溢,也對許多現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師級藝術家影響深遠。
《燃燒女子的畫像》的劇情與角色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的故事背景為18世紀的法國,描述一位畫家-瑪莉安被聘請至一座小島為一位貴族女子-艾洛伊茲作畫,完成的肖像畫之後會被送給米蘭望族,如米蘭望族滿意這幅畫,艾洛伊茲就會和這位米蘭貴族結婚。
然而,艾洛伊茲並不願意接受這門婚事,故拒絕讓所有畫家為她作畫。因此,艾洛伊茲的母親要求瑪莉安假扮成陪伴艾洛伊茲散步的仕女,藉此一邊觀察一邊完成肖像畫。而這部電影就是在描述畫這幅肖像畫期間,女性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
劇情看似簡單,但電影處處充滿了女性主義的色彩,甚至蘊藏了許多引人深思的議題。電影中幾乎沒有男性角色,全片主要由兩位女主角及兩位女配角演完全場,分述如下:
瑪莉安 Marianne
父親是一位畫家,自己未來也以繼承父親的衣缽為目標,然而因為是女性,使她無法享有其他男性藝術家擁有的權利。像是因為女性禁止公開練習素描男性身體,所以她只能私底下偷偷練習;另外自己的畫作也必須掛上父親的名字才可以發表在沙龍裡。
艾洛伊茲 Héloïse
姊姊自殺後,被迫從修道院回到家裡承接姐姐的命運-嫁給一位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憤怒之餘,她拒絕給畫家作畫。然而與瑪莉安相遇後,為了能爭取和瑪莉安的相處時間,選擇與瑪莉安一起完成自己的肖像畫。
蘇菲 Sophie
仕女,受艾洛伊茲和瑪莉安的協助走過整個墮胎歷程,進而發展出跨越上下階層的友情。
艾洛伊茲的母親 The Countess
從小生活於米蘭,年輕時嫁到法國後就很少再回到故鄉,因此想藉由女兒的婚事重回故鄉生活。
影片透過這四位女性角色的生活背景,透漏了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待遇。
像是瑪莉安無法和父親一樣在公眾領域展示自己的畫作;艾洛伊茲沒有決定自己要嫁給誰的權利;Sophie 得獨自面對懷孕與做出墮胎的決定;艾洛伊茲的母親,貴為貴族卻無法決定自己想生活的地方
然而,她們在電影裡並不是被動接受不平等的弱勢群體,而是一群堅毅並勇於爭取自主權的女性。
瑪莉安選擇私底下偷偷練習描繪男性身體;艾洛伊茲拒絕讓畫家作畫;Sophie勇敢面對墮胎的過程與痛苦;艾洛伊茲的母親積極促成女兒的婚事。就算前面有重重阻礙,她們仍想努力追尋心之所念。
《燃燒女子的畫像》中的女性主義
女性獨特的生命經驗 – 生育
除了揭示女性普遍被不平等對待的情況外,電影也沒有忽視女性所共有的獨特性。而電影中瑪莉安畫墮胎的場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女性主義旨在爭取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待遇,但由於男性和女性本質上的不同,女性仍不能忽視自身所獨有的經驗。生育與墮胎,本是女性所獨有的生理經驗,電影透過展示只有女性畫家能畫的場景,回應了女性畫家不被允許畫男性身體的議題,女性也必須珍視並保存自身的經驗。女性也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或領域需要被女性同胞們重視並保存。
除此之外,電影也透過女性之間的情慾流動及女性間友誼的建立,展示女性雖要追求社會上的平等,卻也是獨特的主體,不應該與男性一概而論。
部分的激進女性主義者甚至主張:如果女性要徹底的突破被男性宰制的社會,應該要將男性排除於親密關係之外,因為只有女性最了解女性。電影透過描述蘇菲、艾洛伊茲和瑪莉安之間友情的建立,指出了女性和女性間的理解及感情也可以是純粹、自然與可以互相信賴的。相較之下,近幾年十分火紅的宮鬥劇,把女人跟女人之間的關係單純化為充滿了心機與猜忌,就顯得有些物化女性了。
因為女性和男性根本上的不同,女性一方面在爭取與男性擁有平等待遇的同時,也應該珍視自身獨有的經驗,透過互相理解進而聯合起來追求女性在社會中的實質平等。
凝視
電影主要在描述瑪莉安與艾洛伊茲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而兩人之間的「凝視」為這部電影最主要也最具藝術性的表現手法。
透過演員精湛的演技,觀眾能從角色的眼神及表情,體會到深藏於她們心中喜悅與憂愁。導演成功地以簡單又美麗的形式,傳達了角色之間的情感。像是瑪莉安彈奏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四季組曲「夏」時,她試著彈奏了簡單的旋律給艾洛伊茲聽,想讓她知道交響樂的迷人之處,兩人之間淺淺的微笑及互視,道盡雙方對彼此的好感。然而當瑪莉安提到米蘭時,艾洛伊茲 瞬間消逝的喜悅也將她對即將婚嫁一事的憤怒表露無遺。
另一方面,電影將畫家與畫作模特兒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畫家在作畫時的專注神情,模特兒在被畫時的身體姿態,及雙方透過對視逐漸深入了解彼此的過程,觀眾在電影裡都能細細品嘗,並直呼電影對感情塑造的鬼斧神工。原來情感不用一語道破,也能深入人心。
「凝視」,一方面顯露導演手法的精妙,一方面卻也顯露出女性在社會期待下必須內斂而不得過度表現的特質。女性得矜持,得表現端莊,雖然美,但也透出了一絲淡淡的悲哀。
觀後感
隨著女性的權益漸受重視,女性主義也從最早要求齊頭式的平等轉變為要求尊重女性的特質及自主性,進而讓女性有自己的發展空間與決定人生的權利。
而透過文學作品與影視的傳播,無疑能讓更多人有機會理解女性主義的基本價值。我想《燃燒女子的畫像》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正如導演提到的:「這是一部政治的電影。」但是,除了宣揚女性主義外,這部電影也以最優美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女性的美、堅毅與無奈。
4 Comments Add yours